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国内最大拌和系统管理运行稳中求进迎接浇筑“高峰年”

  白鹤滩水电站是目前世界在建最大水电工程,工程坐落于云南省巧家县和四川省宁南县境内,具有单机容量100万千瓦、圆筒式尾水调压井规模、300米级高坝抗震参数等六项世界第一、两项世界第二、两项世界第三等重要战略意义。水电四局负责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浇筑所需全部混凝土的生产及运输任务,国内最大拌和系统应运而生。如何管理运行好拌和系统?白鹤滩施工局秉承高效、优质、安全的管理目标,系统化开展相关工作,为大坝混凝土浇筑高峰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高低线交叉分布
  双系统为大坝“供粮”

  大坝混凝土生产系统由布置在左岸高程834的高线混凝土生产系统和高程768的低线混凝土生产系统组成,均为2座HL360-4F4500L型拌和楼,并配套相应的高线和低线供料平台。两个系统承担白鹤滩大坝工程总量约81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生产任务。
  高线混凝土生产系统布置在左岸高程834米进水口平台,供料平台顶部高程为834米,供料平台宽度为25米,底部基础高程为768米,高差66米,采用37米混凝土排架柱26米钢立柱3米钢箱梁的结构型式,由下部的混凝土基础及上部的钢结构组成,平台上层覆盖混凝土面层。高线供料平台是大坝混凝土水平运输的通道和缆机吊装大件的主要场地。高线混凝土生产系统设置了两座4×4.5立方米拌和楼,系统粗细骨料储存采用堆场中转,带式输送机运输工艺。散装胶凝材料运输车输送至布置于高程854米的11个胶凝材料罐中,单罐容积4000立方米,水泥储存量为17500吨,粉煤灰储存量28000立方米。系统高峰时生产常态混凝土不低于每月20万立方米,温控混凝土不低于每月16.6万立方米。
  低线混凝土生产系统布置在左岸高程768米进水口平,系统配置台2座4×4.5立方米型拌和楼,常温混凝土高峰生产强度不低于每月20万立方米,生产能力不低于每小时600立方米;高温季节预冷混凝土生产强度不低于每月16.6万立方米,生产能力不低于每小时500立方米,出机口温度为7摄氏度。系统粗细骨料储存采用钢结构料罐中转工艺,采用带式输送机从左岸坝区存料场通过骨料竖井输送或直接从低线新增骨料堆场输送。骨料冲洗筛分采用二级布置方式,一级筛分布置在高程768米平台,二级筛分布置在一次风冷料仓顶部。粉料存储采用利浦罐存储方式,水泥的储存量为1.25万立方米,满足系统混凝土浇筑高峰期约10天的用量,粉煤灰储存量为2.75万立方米,满足混凝土浇筑高峰期约56天的用量。
  高低线混凝土生产系统及供料平台均为独立系统,互不影响但互为备用,相互支援。既保证了混凝土生产的连续可靠性,也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入仓效率。因地制宜,整体布局。高低线系统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台阶状布置、低线系统胶带机采用上下层交叉布置,合理利用了有限空间,消除了各种施工、运动干扰,达到了布局最优化要求。
  多措并举
  强化常态化安全质量管控
  在2017年的质量控制过程中,加大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的力度,年废料率为千分之2.78;截至2017年11月25日,抽检出机口温度5651次,其中抽检小于等于7摄氏度(二、三、四级配)4721次,合格率为百分之98.6,抽检小于等于9℃(二、三、四级配)896次,合格率为百分之99.5,抽检小于等于11℃(二、三、四级配)34次,合格率为100百分之。全年拌和楼投料误差抽检6513次,合格率为99.6百分之,其中1号拌和楼抽检2926次,合格率为99.8百分之,2号拌和楼抽检3019次,合格率为百分之98.7,3号拌和楼抽检315次,合格率为百分之99.4,4号拌和楼抽检253次,合格率为百分之99.5。全年粗骨料超径、逊径、中径筛筛余量抽检935次,抽合格率为百分之99.5,引气剂含固量及浓度检测结果合格率均为百分之100。高标准、严要求的质量监测,保障了白鹤滩大坝的混凝土质量。
  防范重大危险源。拌和系统存在这上百吨的液氨,也就不可避免的形成了重大危险源,施工局制定相关管理措施。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专项管理办法,在液氨使用过程中严格落实安全措施和监督检查工作,根据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了拌和系统液氨管理制度,在高、低线液氨车间门口分别设置了门岗和安全标准化防护栏杆进行围挡,安排专人进行值班值守,人员进出液氨车间进行检查登记,杜绝无关人员随意进出液氨车间。在液氨车间设置了氨泄漏监控系统,强化日常维护运行,做好液氨车间的监控。液氨系统配置了满足需求的消防器材和应急器材,紧急疏散通道设置标识,在车间内设置各类安全警示标识、配备应急物资,确保了拌和系统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拌和系统安全运行。施工局根据现场实际在低线拌和系统部位设置了应急避险场所,明确了各部位应急撤离通道,并设置了应急撤离等各类标识标牌,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应急防灾意识和能力。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应急九条规定”的要求,对应急管理体系、责任制落实、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及应急物资设备进行梳理排查,确保了施工局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
  党建融入生产经营
  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施工局拌和厂党支部于每半月召开一次党支部会议,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并将会议内容整理、总结向施工局党工委做汇报,此类会议充分体现发挥党员和干部在经营管理,安全生产中的模范作用。以党员大会的形式解决日常管理工作中的疑难杂症,激发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保持了员工队伍的整体稳定,促进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积极参与白鹤滩工区大党建“党员先锋号”、“党员红旗岗”创建活动,拓展员工与工区其他施工单位之间的交流联系,汲取成功经验不断完善自身。每月利用党支部集中学习契机,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工作,将施工局党工委制定的意见、建议、学习计划落到具体的施工一线当中。以党组织的号召力,凝心聚力、团结一心、齐抓共管,从根本上将党建融入生产经营工作。此外,利用节假日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及时帮助员工“释压”,做好生产经营工作的精神支柱。
  自2016年5月初开始建安以来,施工过程中,大到骨料桁架的垂直度、储料罐体的位移情况,小到每个螺丝的紧固以及每个仪表的精确度,施工局都派专人一一复查核准,并将电动滚筒加油计量精确到500克。尤其是针对制冷系统的调试和安全状态,施工局更是精益求精,由制冷车间主任亲自带队,以1平方米为单位、不留盲区进行排查核准,千方百计确保施工安全。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拌和楼各系统物理状态稳定、工作性能良好,为混凝土按期生产提供了保障。施工局克服了施工强度高、干扰大、大风天气影响及边设计边施工再优化等一系列困难,胜利完成了高低线混凝土生产系统的建设任务,为主坝顺利浇筑提供了坚实保障。
  按照设计要求,高、低线混凝土生产系统常温混凝土高峰生产强度各不低于每月20万立方米,生产能力不低于每小时600立方米;高温季节预冷混凝土生产强度各不低于每月16.6万立方米,生产能力不低于每小时500立方米,出机口温度为7摄氏度。
  截至2017年12月25日,低线拌和系统自2017年3月15日投产至12月25日生产混凝土739527.3立方米。高线拌和系统自2017年4月30日投产至12月25日生产混凝土103915立方米,两系统合计共生产混凝土843442.3立方米。其中低线拌和系统当班最高产量4149立方米,日产量最高产量6597立方米。全年十一月月产量最高,达到152678.5立方米,系统最高日产量达到6579立方米,两系统班产量最高达到4149立方米,1号楼单楼最高班产量达到2340立方米,1号楼单楼最高日产量达米,1号楼单楼最高日产量达到3672立方米。
  2018年,国内最大拌和系统,将迎来第一个浇筑“高峰年”,白鹤滩施工局不懈余力的以高起点、严要求、抓质量、促先进、保安全为手段,以全面服务主体工程建设为宗旨,尽心尽力生产高品质混凝土,为白鹤滩工程建设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