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江河为镜
  建筑光明的人注定要远离霓虹,播撒绿地的人向来要面对荒芜。--题记
  假如有人问我:生命是什么?我将放开喉咙唱一首生命的赞歌。大禹治水是源远不息的生命流传;都江堰是千古的不绝生命图腾;三峡工程是波澜壮阔的生命壮举;南水北调诠释向上向下的生命力量;白鹤滩电站是生命传奇与传承的又一次集结!
  我有幸成为一名水电工人,从事水电建设近二十年,欣赏了大江大河的汹涌澎湃,也领略了高山峡谷的巍峨与峥嵘……同时我更目睹了水电建设者逆水而行、潮头踏浪的壮丽风采……现记录点滴、以励我的同行。
  近水者清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此,我要说:近水者清。走进水电建设工地,最常见的是水电工人的工装要么满身油污、要么浑身沾满水泥沙浆、要么衣服上布满密密麻麻被灼的孔洞……其实,这才是他们最真实的工作影像,与他们的卫生习惯无关。我认识一位浇筑工,他每天要在仓号里站十小时,脚下全是新入仓的混凝土,头顶缆机来回穿梭,既要工作又要特别注意安全。保湿降温的喷淋持续工作,全身上下总是湿潮的,尤其夏天太阳一晒,像被蒸一般冬天水淋身上则冷得发抖。遇到钢筋网密布的仓及模板根部,几十斤的振捣棒要硬是拉整个班,到换班时,经常会怀疑胳膊是不是自己的,爬梯翻仓模下班要工友相扶才行……然而他硬是凭着自己勇于吃苦的意志以及对水电工作的热爱坚持了下来。问及他对工作的感受,他说:脏是脏了些,但我靠双手劳动取酬,心里踏实。一句踏实,多么朴实的话语,任何文饰修辞都是多余的……踏实来自于劳动创造美好、双手收获财富的享受!当然,这种享受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富足。像这样的同志在水电建设工地随处可见,每一个水电建设者都是劳动者的典范。
  在物欲横流,价值观倾斜的当水电人以水为业搏浪江河、用双手创造的美好那种豪迈、以光明为初心、矢志不移的那种豪情、淡泊名利甘于吃苦的那种踏实,留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在此请允许我说:近水者清!
  吾业立处便是家
  人是以个体存在的,家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我们常说家是港湾、家是摇篮……但水电人的家更多的却像旅馆,他们每年只有休假的时候才能与家人父母相聚,短暂的天伦之乐对他们是极为珍贵的时间。他们的家更多在工地上,说四海为家一点也不夸张。每天
  下班上楼时总能见到一楼双工房夫妻在室外做饭的情景,或妻子炒菜、丈夫择洗,或丈夫洗碗、爱人整理……空气中总是弥漫着家的味道,常常吸引我停下脚步仔细品味……那时,夕阳的余辉恰好照射过来,于是,他们的身影在夕阳下便构成了幅温馨的画面。其实他们的家并不大,足足算只有24立方,从门到窗子是一米、从窗子到床是一米,床分上、下,上面承载家的爱物、下面承载家的爱人……他们最幸福时刻的便是晚上和孩子通个视频电话、或者和老人电话中唠唠嗑。他们也许不是好的父母和儿子,但在建筑光明的大爱世界里,他们一定是最优秀的!对水来电人讲:一床一凳是家、一箸一碗是家、吾业立处是家!24立方,心安便是家!
  在水电建设工地,常常有父子岗、夫妻档、兄弟组。我的朋友中有一对兄弟,哥俩都是电工,他们在工作中配合默契、相辅相成,因为有血缘联带,安全方面更能作到互相照应,工作默契度也高,所以工作效率便提高了。他们现在都是单位的骨干力量,至今,他们还在工地上默默地奉献着。我曾经读过朋友儿子的作文,小学的、他写的是我的理想,其中有这样一句让我至今还在感触中:我长大了,要把电站建在银河上,让全人类都享受现代文明的光……我想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水电人的家是简约的、水电人的爱是朴素的,但这从来不妨碍他们胸藏万灯火家的情怀,我为我们而骄傲!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水电工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建筑光明却远离霓虹,是距光明最近也的最远人。在这个特殊群体中还活跃着叫做“女汉子”的人群,她们就是水电女工。谁说只有柔弱才是女人的代名词让我们的女同事为你见证吧!在工作中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常常与男同志比肩,吃苦受累从不计较,这让我在心生怜爱之余不由然肃然起敬。一月前,我带队去17号坝段支援建工队,当时无意间看到一位女工在用绞磨机打磨模板面,飞扬的打磨碎屑已沾满了衣服,使人很难辨出衣服的本来颜色,尽管戴着安全帽和口罩,脸上及外露的发上还是沾满了尘屑,汗水顺着发际在脸上冲出一道道沟壑……因为她专注工作,竟未发现我的注视。这才是我们的水电女工,我们的姐妹!这只是水电女工的缩影,她们以江河为镜重塑大美河山,她们是这世界上最美的铿锵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