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孔旭红)为期四天的新闻宣传培训中,一堂堂精彩纷呈的授课内容、一次次热烈讨论的思维碰撞,都使得我目不暇接、受益匪浅。而我也在培训中悟出了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四字经”。
阅“万卷”。记得刘冰老师在《新闻报道写作》中引用了这样一段话:“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已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也。”其大意就是读书就像化铜,非常费力。写文章就像铸器,铜化好了,铸器就会很容易,书读多了,写文章就会很轻松。阅读就好比是滋养写作的养料。然而光阅读不练笔就相当于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我们只有在阅“万卷”的过程中,反复地磨“笔尖”,那么写出优秀的新闻稿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察“细节”。有时候文章写多了我们难免会形成自己的“套路”,写出来的文章就都千篇一律、无血无肉。在平常的记人叙事中,要学会察“细节”,挖掘工作中的亮点,不放过人物身上的闪光点。要透过表面看本质,比如宣传典型人物优秀事迹的时候就要发现“面子”的同时挖掘人内心深处的“里子”,才能刻画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魂”。
猎“新奇”。“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一言论在19世纪70年代长期被资产阶级作为选择新闻的标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无法否认一个“吸睛”的标题、一篇“标新立异”的文章在宣传上会更具有优势。所以我们在新闻写作中也要善于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制造声势,挖掘一些奇特的“点”,站在不同的角度叙事,以此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练“口舌”。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会说能讲是宣传人员要下大功夫练就的一项本领。如果说笔是我们的枪杆,那么嘴就是我们的子弹。同时外,很容易导致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所以要练好“口舌”,唱好收精华,才能使我们的宣传工作“有声有色”。
作为宣传人员的我们,要阅“万卷”、察“细节”、猎“新奇”、练“口舌”,念好这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四字经”,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为公司新闻宣传工作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