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腐题材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牢牢吸引住国人的目光。追本人主要有四点感受:
  一是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化政治生态
  电视剧再现了汉东地区混乱的政治生态:缉毒英雄祁同伟并没有因为身中两弹而晋升,最后不得不惊天一跪,通过政治提拔;高玉良书记一句不抱希望的政治要价,在汉东地区成了现实,他的“理想信念崩溃了”也就成为必然。种种乱象的后面,无不折射出汉东地区混乱的政治生态。汉东地区的政治生态造成了权钱交易、权权交易,形成了这样那样的利益链,最终导致了企业腐败、教育腐败、行政腐败,就连保护人民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系统也出现了严重的腐败。人民维权,成了永远解不开的死循环,这就有了大风厂职工用极端的手段来维护权益的情况。在这里,权力不再是用来为人民服务,而被当成交换利益、谋取权位的工具,到处山头林立,帮派横行,人民群众的议事堂变成了有权有钱人的聚义堂。在汉东,解决一切问题的手段,基本上都要依靠权力、金钱、美女和黑恶势力,否则就没法办成。
  重建汉东地区的政治生态,不再是更换几位清明的领导,重新洗牌那么简单,必须从制度和机制上着力,努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生态。近两年中央先后出台了两准则、三条例,反腐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而同级纪委监督和中央纪检组的审计巡视制度,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也为党员干部激浊扬清,扶正祛邪,自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供有效保障。
  二是治理懒政不作为是强有力的反腐败行为
  孙连城区长的懒政不作为,也许给大家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或许已经碰到过不少的孙连城。就一个简单的窗口改造,在这个区长的手中,他压根就没有去想。或许财政紧张是主因,但我们也不能不说,这位区长的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已经成为老百姓的公害,也阻碍了那些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主动作为、善谋勇为的党员干部的进步。孙连城看清自己没有什么前途,因此,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工作没热情,办事不积极。他的这种行为,曾经充斥着各行各业,因此大家都有深受其害的感觉,这种行为结果是让老百姓为办一件事而“循环证明”,滋生了“跑关系”、“托门子”的腐败空间,因此大家认为治理懒政不作为也是反腐行为,这种人就应该“挪位子”。
  三是贿随权集,权重势大,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失控
  在贪腐之前,我们的党员干部都是好同志、好同事,可是权力一旦失去有效的监督,就容易滋生腐败。“高处有高处的担当,高处有高处的诱惑。职务的进步,并不必然带来干部思想的提纯和境界的提升,相反,贿随权集,权重势大,更容易招来那些行贿者。”当权力监督和制约不存在的时候,领导干部就会“前腐后继”,而要防止腐败,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让监督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要让领导干部学会在约束中工作,在监督下干事,从源头上做好腐败防治工作。电视剧给我们提供了同级监督、审计巡视、法律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是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
  高玉良给同事、给领导的总体印象是不贪财,而且是顾全大局的光辉形象,看了20多集,还感觉他是个正面角色。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深入,慢慢才体会到高玉良的理想信念动摇了,在一次权利交换中,他的理想信念彻底崩溃了;在美色面前,他更没能坚守住底线。身为党的一名高级干部,这是党纪党规所不容的。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摆平这些“烂事”,祁同伟挺身而出,为高老师办妥了一切。从经不起美色的诱惑,到权欲熏心、阳奉阴违、结党营私、用人唯亲、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再到纵容祁同伟草菅人命,高育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理想信念彻底动摇了,最后默许祁同伟“做掉”候亮平,彻底走向万劫不复的地步⋯⋯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使我们认识到: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只有不断完善规范、健全制度,多措并举,强化执纪监督,从根本上扎紧制度的笼子,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风、政风、民风才会出现新气象、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