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匠者之心信者之本强者之魂
以“工匠”精神展湟水河城区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之风范
  (本报通讯员 贾婧)“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五月终于染绿了枝丫,湟流春涨的湟水之畔“湖光春色两相和”,傍晚,漫步河岸,柳色如烟,公路如砥,高楼林立,万灯辉煌映衬着一天星斗,风景宜人。湟水河从含沙量大、水体浑浊,河岸硬质护岸景观差,到此番风情仅仅一年时间。湟水河城区段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部用精益求精的匠心,恪尽职守的忠心,遇强则强的决心打造了高原古城的靓丽名片。 
  

匠者,精于业,熟于艺

  为改善湟水河水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河道景观,湟水河城区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的全体员工严格按照第六分局“精细化管理规范年”的要求,抓好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管理不放松,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不懈怠,确保均衡生产、科学施工。从始至终,只专注于施工质量从优、技术从先。
  湟水河城区段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西起海湖桥,东至共和路桥,贯穿西宁主要城区中心,总长7.6公里。由主河槽建设工程、泄洪排沙槽续建工程、主河槽补水工程、南川河导流工程等组成。主河槽建设工程包括河道疏浚,修建14级蓄水建筑物和分水闸工程。
  项目建成后,拦蓄过境客水而形成水面,不仅可以解决枯水季节河道干涸问题,而且可以美化河道水体景观,赋予河道更加丰富的内涵,形成具有高原特色的城市生态水系。非汛期,将浑水分向泄洪排沙槽,减少主河槽蓄水坝泄放的几率,有利于主河槽浑水沉淀,形成景观效应;汛期,依据水量,利用分水闸调度,主河槽与泄洪排沙槽联合泄洪,安全渡汛。
  蓄水建筑物工程分为14个液压升降坝体和分水闸,而液压升降坝横跨整个河道。为确保安全度汛,蓄水建筑物9号-14号闸室采取半幅施工,左岸闸室段土建施工完成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导流至左岸过水,再进行右岸闸室段的土建施工,最后进行金属结构设备安装施工。为使施工技艺与湟水河水文环境相得益彰,技术人员对液压升降坝油管槽进行改造,总结出适用于高原寒冷地区液压升降坝需要注意及改进的施工工法,同时可有效减少施工工期,降低维修成本。既达到了良好的工程质量标准,又初步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工法获得“2016年度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公司施工工法奖项”。中水管线埋设800毫米管线施工时,为保护河岸绿化带原木不受破坏,采用运输机,进行管线焊接埋设。既加快了施工进度,也保留了河道两岸一片绿、一派生机盎然。
  湟水河城区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人员用从一而终、精益求精的匠心改善着湟水河的生态河道景观。 
  

信者,忠于职,尽于责

  “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分局和项目部一再强调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履职能力,要按照自己的分工和任务,做精业务,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施工过程中,湟水河城区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的全体员工在每次技术攻克中、每次危急时刻,用自己的行动为恪尽职守作注。
  5月12日,在开挖泄洪排沙槽时,由于基坑开挖位置特殊,地下管道布局复杂、地域狭窄,地下天然气管道泄露,前方施工人员立即组成应急小组,协助中油燃气公司奋战8小时完成抢险工作,受到当地群众和燃气公司的热情感谢和赞扬,确保了燃气管道的安全并及时恢复送气。
  泄洪排沙槽施工中,长江桥下游处的两仓箱涵由于两根粗大的污水管和自来水管横亘河面,拆除则会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项目部多次组织业主、监理、以及施工队等现场办公,讨论解决方案。最终确定在原自来水管线一侧开挖深渠,之后在深渠内埋设新的自来水管道,新铺设的管道采用砼回填,回填后高程低于箱涵的底部高程。污水管则是等自来水管改线完成后,将箱涵基础开挖出来,在箱涵基础面上架设支架,将污水管悬空架起。等箱涵完工后,再将污水导入到箱涵边上的排污管道。这样既确保箱涵施工,又避免了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8月18日,罕见大暴雨让正在施工的河道安全度汛遭遇极大威胁,项目部领导当即赶往现场指导工作,成立抗洪抢险指挥小组,确定抢险任务:必须确保泄洪排沙槽顶部外协施工队人员的安全;必须确保施工机械的安全;尽最大可能挽救施工材料。项目部员工组成的抗洪抢险队,马上开赴各施工现场,疏散受安全威胁的人员,转移机械设备,不间断地检查材料放置情况,确保了安全渡汛。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面对任务艰巨的湟水河水生态环境治理,只有危急时刻不退缩、关键时刻不懈怠,用忠于职守的信念,才能打造湟水河生态河道的独特风景。 
  

强者,战于危,胜于难

  湟水河城区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面临战线长、作业面多、覆盖区域广,工程贯穿城区,住宅和车辆人流密集等诸多困难,但强者敢于迎难而上。有序的管理是施工顺利进展的保证。项目部从各个环节,层层把控、节节落实,强化项目“精细化管理”,为前方湟水河工程的大干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为抢占工期,达到“清水入城”的目标,项目部实行24小时轮班制,“歇人不歇工”,开展“保工期、抢进度”大干劳动竞赛,保证各个节点工期。出渣、旧建筑物拆除、围堰填筑、坝体浇筑等各施工环节有序推进、同步进行。既加大现场施工组织力度,配齐配足设备、材料,清淤29万立方米,投入反铲70余台,自卸卡车120余辆,其他机械设备30余台套,又牢固树立赶工期不忘抓安全的思路,紧盯安全生产环节,及时整改安全隐患。
  西宁的天气反复无常,再加上西宁市创建卫生城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高考停工等诸多干扰因素,使得施工进度“雪上加霜”。面对困难,项目部始终坚持“高标准、讲科学、不怠慢”的要求,利用多种手段抢抓工期,坚持“白加黑、5加2”工作制,不间断地奋战在第一线。地处市区出渣困难,就采用白天进行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晚上高峰期过后浇筑、出渣的方法。出渣时专人负责与城管的协调,专人指挥交通、专人清扫路面。项目部领导划片负责,白天统筹协调施工工作,指挥生产施工,晚上到“片区”现场盯面。前方施工人员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核查图纸数据,反复与测量队测点放线,详细分析现场遇到的施工问题,保证了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敢于攻坚克难的决心,久久为功的恒心,让湟水河水生态综合治理“曲径成坦途”。
  目前,湟水河城区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已接近尾声。14级蓄水建筑物拦截蓄水形成的湖面“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只等信步者“闲引鸰鹭香径里,手捋红杏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