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军,湖北秭归人,40岁,中共党员,现任水电四局黄登水电站大坝项目部常务副经理。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他的人生轨迹始终与水电站建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9年的时间里,他跟随水电四局走南闯北,始终战斗在施工一线,始终把诚信和奉献作为人格的最高追求,始终把不服输的较真劲儿作为人生的不竭力量。不服输的他刻苦钻研、勤奋上进,从基层摸爬滚打起来,掌握了过硬的现场管理经验,也养成了敢于吃苦、乐于奉献、善破难题的才能。
精组织、细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2016年是黄登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浇筑的第二个高峰年。针对工程施工任务重,多工种交叉作业,王红军坚持统一协调,统一指挥,合理安排,见缝插针,坚持每周一主持召开部门、施工队厂及架子队负责人生产调度会,定措施,抓落实,提要求,解决实际问题,确定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明确主攻方向,突出重点,各个击破,取得了明显效果。在王红军的带领下,项目部全年完成混凝土浇筑152.43万方,并成功钻取了长度为24.6米的碾压混凝土芯样,实现了最大坝高达到134米(近最大坝高203米的三分之二),各工程形象均按期达到业主要求的成绩。
“再好的制度如果落实不到位,也是一纸空文。制度一旦建立,就是企业的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决不能变形走样。”在具体工作中,王红军将制度管人、管事的思想渗透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2016年,根据黄登水电站的施工环境及特点,王红军细读文件规定,结合之前在小湾、向家坝等工地管理积累的经验,组织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花了大量的时间,补充完善了近200项管理制度。他要求将制度细分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员工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上,使得整个项目部形成了相互牵制、全员参与、共同管理的良好局面,项目部的整体执行力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在水电行业的新形势下,针对架子队管理,王红军主张机关职能部门将管理直接嵌入到架子队中,并积极探索项目管理人员与架子队混合管理的项目运行模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善创新、深挖掘,增强技术技能
2016年,由王红军提议,项目部组织开展了以“献计策、降成本、增效益,齐心协力渡难关”为主题的“金点子”活动,组织全员(含各协作单位)以提高效率、节约资源、提高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为出发点,针对项目部各项管理工作流程制度或自身工作岗位方法、流程或身边其他工作岗位工作流程、方法等方面,提出有必要改变的管理流程、思路或操作方法,通过加强活动领导、落实奖励,很好地发挥了职工的创新意识。年内,项目部完成了《振捣导向笼在黄登水电站溢流面施工中的应用》《甸尾新增冷水箱体改造》等科技创新成果23项,其中多项获得了公司五小活动奖项。这些成果的推广应用,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工程建设。
数字黄登系统是国内首次将信息化应用到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王红军充分认识到数字黄登系统的运行在将来水电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2016年,为保证施工现场无线数据采集设备的正常运行,项目部分别在左右岸坝顶公路架设了4个无线数据传输基站,对施工区域进行网络覆盖。随着大坝施工逐渐进展,目前黄登水电站大坝施工现场已经实现了无线网络的全覆盖,现运行效果良好。
抓质量、管细节,用心干好工程
用心干工程,是王红军一直秉承的理念。在黄登水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抓质量、管细节,是王红军多次在各项会议上强调的事情。瞧,王红军正紧张地对着报话机说道:“周队,周队,看看你身后的那台反铲,不要再挖了,再挖上面的岩石就掉下来了。”在右岸坝顶平台,“基坑进场公路那部分的开挖,有点问题,技术办刘主任,尽快来现场了解一下实际情况。下面的路修成了,上面的岩石要怎么处理,如果下雨的话,上面的岩石会顺路滑落下来。技术办尽快拿出处理方案。”王红军对着对着报话机讲道。在梅冲河拌和系统进场入口处,王红军对现场负责人说:“梅冲河二次筛分楼锚索注浆使用的浆液必须严格配比标准,不允许随意掺入减水剂;拌和楼生产砼用水较脏,相关部门要做好用水质量控制工作。”他常说,“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是整个水电站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每一个环节的细节,一步错就会导致整个工程的失误,损失不可计量。”
黄登水电站作为澜沧江的窗口工程,一开工便定下了创国优金奖和评鲁班奖的高目标。王红军作为项目负责人,一直把这个目标贯穿工作始终。2016年,项目部开展了创建“样板仓、样板工程”、技能比武、质量培训学习等一系列活动,由项目部编制的碾压混凝土智能温控工法获得2016年度电力建设工法,碾压混凝土中间层冷却水管精准定位QC获得青海省优秀QC小组称号,7号~9号坝段高程1473.5米~高程1527米混凝土工程获评样板工程,项目部被业主评为2016年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
重言传、亲身教,创新人才培养
“一人强不是强,全员强才是真的强”,只有全员有了较强的管理意识,才能更好地带动企业前进的步伐。王红军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在有培训机会的时候,尽可能让项目部的员工去参加培训,并在项目部内部组织全员综合培训。有一段时间,项目部会议室晚上的灯光一直是亮着的,营改增、可视化工法、设备安全运行规定等等,项目部机关职能部门制定培训计划,有秩序有节奏地对项目部相关业务人员进行培训。
为了能真正地培养出一批业务能手,他总是尽自己所能,言传身教,为年轻职工成长搭建平台,鼓励他们在实践中成才。他对年轻职工始终坚持“授人以渔”的原则,不管是对外协调、还是内部管理,他总是从理论到实践,认真讲解,耐心示范,及时提醒。
在新形势下,培养一批适应新形势下懂经营、善管理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是王红军在干黄登水电站工程时的一大愿望。他倡导在项目部推行一岗多责、一人多职、岗位承包、服务职能社会化等多种人才使用形式,从而提高一线员工工作积极性,激发项目部内部活力。
他敬业无私的精神感染了年轻职工,在他的悉心指导下,部分年轻职工已经成熟起来,并能在部分岗位上独当一面。
为伊消得人憔悴,用心筑梦终有望
黄登水电站,无论是从碾压坝高度还是其所采用的全程信息化监控来说,在水电行业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地形条件复杂、施工任务重、各种熟练工紧缺、物资和资金保障难度大……但是王红军面对如此挑战,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很多次,王红军公室的灯一直亮到很晚很晚。
“每一座水电站的建成都是一个梦想的实现,电站建设的过程就是筑梦的过程。这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梦,同时又是一个简单而又神奇的梦。筑梦的过程,是一个不平凡的过程,是一个艰辛曲折的过程。梦里,有汗水,有泪水,有辛酸,也有喜悦。”这是王红军曾经为内部刊物《水电四局向家坝筑梦记》写的序。作为屈原故里人,王红军自身带有一股书生气质,见过他的人都会用温文尔雅这个词来形容他。
就是这么一个有才情的书生,在他19年的水电生涯里,已经带领四个团队顺利完成了四个梦。三峡水利枢纽、小湾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现在即将完工的黄登水电站,都是水电家族响当当的电站。青云公司先进工作者、水电四局先进工作者、水电四局劳动模范、黄登·大华桥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局优秀建设者,再到现在的全国电力建设优秀项目经理,王红军用他的行动证明了他的实力。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王红军秉承着水电人与生俱来的踏实勤恳,一步一个脚印,用心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