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水电人的胡杨情
  记得有次回家过年,坐在火车上,正值春运高峰,一票难求,幸好有张硬座。漫漫旅途,三十多个小时的车程,车内熙熙攘攘,我望着窗外,离家快一年了,和以往一样,没有太多变化,景色依旧,只是在内心增添了更多的乡愁。
  对面坐着一位四川老乡,他问我在新疆做什么工作?“做水电工程”我答到。他以为是做水电工的,还说挣的钱多,天天在城市待着,好耍得很,抱怨自己种地收入太少、太累。
  我说“我不是水电工,我是建水电站的”,他一脸茫然。
  是啊!有多少人了解水电人,他们舍小家顾大家,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都市,深入深山、戈壁、沙漠,披荆斩棘,修筑起一座座大坝,不管是否被关注,却依然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火车一直向东疾驰,我透过窗外远远望去,沙漠中的胡杨忽隐忽现,它们在向远行的人招手,祝福远行的人平安幸福。
  胡杨又名胡桐,生长在戈壁大漠,那里没有绿水青山,没有人为的呵护,其他生命望而却步,而它却屹立于沙漠之中,扎根于戈壁滩上,给荒凉的大漠带来生命的气息。
  水电工程流动性强,行业艰苦,环境荒凉偏僻。而作为水电人,从一座电站选址、审批、建设、运行,他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以苦为荣、以苦为乐,高效利用水利资源,给国家奉献清洁能源。
  水电站建设前期是无路、无电、无饮用水的,水电建设者们逢山开道,遇水架桥,风餐露宿,一边抓紧工程施工,一边完善生活营区,排除万难,迎难而上。在建设过程中,因水电站选址比较偏僻,所以大多数水电人都是远离家乡和亲人,一年到头只有一次回家探亲的时间,其他时间都在忙忙碌碌,为水电建设而努力着。项目部为活跃建设者的生活,每逢节假日组织文体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不仅提升了凝聚力,还促进了同事间的团结协作,亲如一家。
  好多人多问我:“你们干水电的人很辛苦,待遇也不是很高,没想过干点其他的事情吗?”我说:“干了十几年水电建设了,习惯了。”一句习惯了代表了水电人对水电事业的执着,他们不惧严寒酷热,栉风沐雨,耐住寂寞,默默地为水电事业而努力。就像余秋雨赞美的胡杨一样“胡杨树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什么是胡杨精神,在缺水的大漠中顽强的生长,在如刀的漠风中做勇敢的抗争,在烈日骄阳中不屈的拼搏,在严寒的隆冬中坚强的屹立,它能忍受荒漠的干旱,多变的恶劣气候,忍耐住了盐碱的侵蚀,坚韧而顽强,寂寞而孤独,固守着千年不变的信念。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大坝是水电人树立的丰碑,奔流不息的河水承载着水电人的豪迈情怀,万家灯火辉煌更是映照着水电人的胡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