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忆乡村、忆年味
  ■徐华山
  团圆,是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不变主题。无论天涯海角,老家门上那红红的对联,母亲在村子前期盼,都在急切的召唤着游子的心。小的时候是那么的盼过年,进入腊月就开始天天数着指头算恨不得把日历一直撕到过年。参加工作以后更是盼望春节放假回家团聚,早早买好了过年的东西,归心似箭。
  每年回家,刚一下车,母亲就和家里的孩子们早早的等候在那里了,于是前呼后拥的众星捧月般的把我们接到家里。那感觉好温馨。一进家门,小院里扫得干干净净,大门上贴着门神,和对联,大红的灯笼也高高挂起,一派过年的景象。
  走进厨房里炖肉的香味顿时扑鼻而来,锅碗瓢盆的响声更像是一曲欢乐的交响乐,父亲忙着擀面皮、搅肉馅,母亲开始给我们包饺子,媳妇也加入到包饺子的行列,我只能在旁边给他们打打下手,5岁的女儿带着不到2岁的儿子围在电视机旁边看他们喜欢的动画片《熊出没》,一家人其乐融融围在火炉旁,我这才明白在回乡过年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我把屋里的火炉烧的暖暖的,桌上开始摆满了花生瓜子,糖块,苹果,父亲也把他珍藏十多年的五粮液拿出来了(酒都有点发黄了,但是浓香犹在,听说他一直没舍得喝,其实我知道父亲是不爱喝酒)爷俩开始先小酌几杯,父亲年轻的时候在铁路干装卸工,那个时候比较辛苦的,我们家的日子在村里还算是红红火火,直到我后来考上了大学,我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每年的暑假、寒假都要在外边打零工想办法挣点下学期的生活费,好减轻父母身上的负担,直到我后来成家,父母亲一直在默默地支持和帮助我,我们结婚后有了自己的新家,有了儿女后我们回农村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每年春节的时候我都会带着他们去给父母亲拜年,那种乡愁至今让人无法忘怀。
  尽管今日的我生活在城市,可我知道,自己的根在乡村,我的心依然与那个名贫瘠的小山村休戚与共,那里的贫穷、疾病、磨难、希望、梦想依旧牵扯着我的心,如今,农业税已经不收了,村里的孩子上学的学杂费也不收了,乡村也铺上了水泥路,村公所、卫生所、小广场也陆续拔地而起了.
  虽然春节回家的时间很短暂,但每年回去我都能看到家乡在一点点的变化着,我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又有国家做人民的后盾,我们村里的日子一定会过的红红火火,村民们生活水平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青海省西宁市昆仑东路77号水电四局有限公司 邮编:810007
版权所有: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青ICP备06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