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中缅边境树丰碑
——第二分局云南仙人山水电站施工纪实
  ■本报记者权亚波
  在中国的西南边陲,云南省西南部,有一个素有“黄金口岸”之称的地方,那就是孟定,傣语为“会弹琴的坝子”。孟定是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所辖的一个副县级镇,是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大陆的枢纽,距省会昆明802公里,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孟定镇与缅甸友好邻邦山水相连,是云南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门户,距中缅清水河界桥仅29公里,与缅甸的清水河市和南邓特区隔河相望,是省级对外开放口岸。那里天空湛蓝,群山巍峨,充满了少数民族特有的淳朴和神秘,在离孟定10公里的振清公路边,一座壮丽宏伟的电站厂房屹立在那里,轰鸣的机器声,忙忙碌碌的工作人员,无不显示出这里一派繁忙的景象,这就是第二分局承建已经投产发电的仙人山水电站工程。
  跑步进场展雄姿
  孟定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快速发展的节奏,也势必造成了对电资源的巨大需求,尽早缓解工农业快速发展对电能需求的矛盾,一直是当地政府及地方百姓多年的企盼。2013年5月,公司凭借着良好的市场信誉和综合实力,以及在西南地区的优秀表现,与临沧新华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签订2745.46万元的《临沧仙人山水电站压力管道、厂房、升压站建筑及安装工程施工》合同,由此拉开了仙人山水电站建设的序幕。
  接到中标通知后,第二分局作为承建单位,迅速行动,从西南的丹达河水电站、龙江水电站、罗闸河二级水电站等调集精兵强将,第一批人员于2013年5月5日跑步进场,成为仙人山水电站建设的主力军、先锋军。
  但进场后首先面临的就是气候不适应,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90%以上的土地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耿马县城年平均气温为18.8摄氏度;最热月平均气温23.3摄氏度。5月份正值雨季,气候闷热潮湿,蚊虫特别多,好多工人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症状,同时当地均为傣族和佤族,平时交流主要以傣语言为主,不同的名族风俗习惯,也使得和当地老百姓交流产生了一定障碍,然而四局人并没有被眼前的这些困难吓倒,他们积极联系一切可利用资源,经过多方协调,租住在配套设施较齐全的孟定旧汽车站废弃的房屋,解决了吃住问题。
  项目部人员白天在工地上考察地形,着手原始地形测量,晚上加班加点进行开工前的资料准备和测量资料的内页整理,进行临建规划。施工面上杂草丛生,为确保地形测量按期完成,尽早开工,测量人员一进山就是一天,项目部所有人没有一个因为条件艰苦而选择退缩,工地最终按期开工,各项前期工作得到了业主、监理的肯定。
  首战告捷为公司赢得了荣誉,也为今后圆满完成厂房及压力管道建设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畏艰难勇攀登
  要开工,施工供电是关键,项目部积极行动,主动出击,每天往返于供电局数趟,办手续,谈合同,最终二百米的10千伏线路及变压器,不到一个月全部施工验收完毕,为开工起了个好头。由于本工程所在地均为香蕉、橡胶等经济作物,业主征地难度很大,开挖不能形成规模,项目部不等不靠全部出动,背上砍刀,戴上手套,拿上干粮,进山砍树,确保征一块,清一块。为解决现场施工用水问题,项目部从当地老乡的山上取水,不仅要交水费,而且还要布设很长的水管,既不经济也不安全,项目部充分利用当地地形特点,在现场打设一口8米深的井,并在现场设置两个10立方米的水箱,利用水泵,随用随抽,有效的解决了施工用水的问题。
  2014年7月,正当项目进入大干高潮的时候,受“亚马逊”台风影响,7月18日至22日8时,临沧市耿马县境内普降暴雨,发生数十年不遇的暴雨,致使孟定、勐永、贺派等8个乡(镇)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造成工地多处设备被冲毁,厂房被淹,尽最大努力减少财产安全是摆在四局人面前最棘手的问题,项目全部出动,立即成立了40人的抗洪救灾应急突击队,迅速投入到现场应急救灾工作当中,当无情的洪水一点点褪去,留下的是现场一片的狼藉,项目部一方面组织恢复生产,一方面立即联系业主监理对现场损失进行确认。同时由于洪水致使振清公路部分路段淤泥堆积,一时造成进出孟定唯一道路中断,四局人充分发挥作为央企的社会责任,投入2台装载机进行道路疏通,确保进、出城人员车辆不受影响,此举为四局赢得了赞许和良好的口碑。
  由于工地偏远、生活及服务设施相对较差,再加上有些工人对于气候反应强烈,施工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这无疑加大了施工的不稳定因素。孟定地区全年无冬季,气候闷热,酷暑难耐,项目部领导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大家发放白糖、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物品。
  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项目部没有退缩,他们充分发挥四局人“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精神,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仙人山水电站压力管道顺山脊布置,地形坡度约25~35°,由于压力管道所处地区均为经济作物,施工区征地成本较大,现场与其它单位共用一条施工道路,且压力管道三次横穿施工道路,管床的开挖对其他单位影响较大,多工作面无法全部展开,如何快速形成多个工作面,且不影响其它单位施工,是一个难点。但难度再大,确定的各项目标是不能变的,这是项目部上下的共识。为解决这些制约因素,加快施工进度,项目部及时进行前期策划,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推行全面科学管理,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以安全创效益,紧紧咬住目标狠抓计划管理,并建立激励机制,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使工程有条不紊按计划推进。经过多方探讨,根据实际情况,先进行压力管道与进场道路交叉位置交通桥和道路加宽位置挡墙施工,并同时进行不影响其它施工的管床开挖,这样既给后续支护赢取了时间,同时也为后续开挖难度大的部位创造了条件。由于压力管道只有4.1米宽,地势陡峭,而支墩开挖尺寸为1.5米×2.5米,且分布较多,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压力管道管床机械开挖一次成型,排水沟、支墩小尺寸开挖采用人工进行,既保证了开挖质量也提高了效率。在施工同时项目部积极联系业主监理进行现场方案优化,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
  压力管道路线长、坡度较大、且镇(支)墩较为分散,为确保工期,开挖、支护、管道安装等工作必须同时展开,形成多道工序交叉作业,由此带来的施工难度大和施工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受到气候条件限制,当地七、八月进入雨季,降水量大,该时段混凝土浇筑受到很大影响,施工工期非常紧张,如何既保证后续压力钢管安装,又快速提高镇支墩混凝土浇筑效率,协调好各部位各工序的之间的施工生产,是此部位生产进度满足计划进度的关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压力管道镇支墩混凝土浇筑采用分段,分块进行,对于征地宽裕部分,在压力管道管床顶部顺修筑临时道路,从顶部用溜槽进行浇筑,大大提高了浇筑速度。对于无法修筑临时道路部分则利用征地线以内管床开挖部分形成平台或是与施工道路交叉位置,设置溜槽进行混凝土镇支墩浇筑,也减少了机械台班的投入,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考虑还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均较为合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16年,是项目部实现业主既定发电目标最为关键的一年。全面展开主体施工,保证土建施工和机电安装的协调统一,是对项目部的巨大考验。项目经理李安良同志统管全面,狠抓重点,充分发挥班子合力,经常深入一线,详细掌握第一手情况,及时作出正确决策。生产、经营、技术、质量人员全面配合,积极主动,各尽其责,先后克服了其它标段影响、图纸提供不及时、机电设备供货不及时、天气影响等一系列因素,经过项目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2016年3月20日1号、2号机组同时顺利并网发电,5月8日3号机组顺利并网发电,实现了三台机组同时并网发电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公司管理过硬、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优良作风。北京新华公司领导检查工地后,欣喜地说,四局真不愧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把工程交给你们我们放心。
  截至目前,第二分局承建的临沧市仙人山压力管道、厂房、升压站建筑及安装工程三台机组均已正常投产发电过百天,并一次性验收全部合格,优良率达到95%以上。这来之不易的成绩及累累的硕果,是对所有参见者辛劳付出的最好诠释。
  在仙人山水电站施工的3年多,困难与挑战并存,压力与荣誉同在。作为水电站建设的主力军,第二分局参建干部职工一路艰辛,一路奋进,风雨兼程,精雕细琢,用智慧和汗水在中缅边境,奏响了一曲悦耳动听的凯歌。四局人“五个特别”精神在彩云之南得到了更加深刻的传承和发扬,中国水电四局的品牌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和巩固。无论寒冬酷暑,无论白天黑夜,大美孟定总能看见奋战在施工一线的四局人忙碌的身影,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塑造着四局人特有的形象。因为他们深深的懂得,这里不仅仅是一个电站,更是一个捍卫公司荣誉的战场。在目睹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胜利后,业主、设计、监理等单位领导无不感慨道:“四局不愧是国字号的大企业,四局人为我们交上的这张答卷,又一次让我们感到满意,把工程交给这样的单位,我们放心。”
  当奋斗足迹化作历史的记忆,当翘首期盼化作建设成果,当雄伟的厂房屹立于中缅边境的孟定,当壮观磅礴的压力钢管犹如巨龙般盘旋于大山之上,水电四局第二分局必将续写一个又一个傲人的新篇章,在彩云之南再树“中国水电”的旗帜。

青海省西宁市昆仑东路77号水电四局有限公司 邮编:810007
版权所有: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青ICP备06000088号